近現代中國木結構建筑的發展-5
- 發布時間:2022-04-26
- 發布者: 哲匠之家
- 來源: 搜狐
- 閱讀量:
中國現代木結構中木材與其他材料的混合運用
01鋼木混合結構
鋼木兩種材料均可循環利用,重量輕、抗震能力強,鋼木混合結構結合了兩種材料的優點,能實現裝配化綠色施工建造。寶華山下的慈悲喜舍建筑可為游客提供會議、特色婚禮、音樂會、佛教禪修班等多種體驗項目。主體為鋼木混合結構,采400mm×900mm的膠合木柱,膠合木主梁跨度達 21.6m,次梁為鋼結構彎弧梁,屋蓋最高處11.35m,屋面采用小青瓦,舒展的木屋頂結構造型優美,氣勢磅礴。楊樹浦驛站——人人屋主體結構采用了鋼木混合結構,木結構構架的設計以人字形落地桿件為基本單元,不斷重復并相互支撐形成整體空間結構,這也是取名人人屋的另一層含義 。
湖南懷化溆浦木屋立屋架
02
木 - 混凝土混合結構
木 - 混凝土混合結構質輕、抗震強度高、經濟實用, 彌補了兩種材料的自身缺陷。龍門文化中心使用穿孔青銅鋼板造頂,使得板材更輕,與重型混凝土結構形成鮮明對比, 松木是當地最常見的材料之一,混凝土在松木模板內澆筑,十分結實,體現了現代結構材料的特點又展現了地域性特色。
隨著百年來現代主義對我國木結構建筑理論和實踐的影響和國情的變化,木結構在我國出現、成熟、消亡、重生。今后我國應在研究和學習他國現有經驗的基礎上,彌補理論缺失、突破技術瓶頸、打破條件限制,充分發揮現代木結構建筑的優越性。